国产印染机械设备破解“一般“困境

发表时间:2020-07-15   浏览次数:853

  在分析结果中,有62%的企业认为国产设备能满足工艺需求,但同时也有58%的 用户企业对国产设备印象“一般”。长期以来,国产印染机械设备制造商一直在为满足用户企业的工艺需求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但统计数字说明,大多数国产印染 设备在已获得下游企业工艺需求方面认可的同时,其总体印象仍被认为是低人一等。
 
  破解评价“一般”的难题,已经成为国产印染设备制造商亟待解决的课题。
 
  界定“一般”
 
  在调查问卷中,国产印染设备总体印象评价一题共有4个选项:很好,好,一般,很差。许多参与企业表示,选择的依据其实就是机器能满足企业何种价值的生产需求。
 
  印染企业常采取这样的生产模式:国产印染设备生产常规品种,进口设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大部分国产设备可以满足常规产品的生产。但一些有特种 要求的高附加值产品,国产设备往往力不从心。”华皖碳纤维(集团)珠绒股份有限公司机电工程师刘兴洪表示,公司尝试用国产设备生产门幅63以上的高支高密 品种时,就感觉很吃力。国产设备多数只能满足常规性品种的生产,这便是用户企业将国产设备评为一般的主要原因。
 
  在华皖公司,连续轧染机、丝光机等是国产设备,而部分圆网印花机、预缩机等则是进口产品。
 
  从设备的构成情况很容易看出,国产设备基本集中于印染的常规环节上,而能增加产品手感、从而提高附加值的设备则被国外产品占据。
 
  许多印染企业的设备构成情况与华皖公司类似。广东顺德金纺集团工程师蔡谋高认为,国产的连续设备如丝光机、定形机以及梭织方面的染色定形设备的 使用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后整理设备,如预缩机、蒸呢机等的水平相对就差一些。“这可能是由于连续设备发展了几十年,很多问题都得到了修 正。”蔡谋高称,“但其他设备却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国产软肋
 
  为何国产设备难以满足企业高附加值的生产需求?表面上看,能提供高附加值环节的国产设备的性能还有待改进;而在深层次上,这反映了国产印染设备在机械性能、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存在的普遍差距。
 
  在机械性能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轴承、风机、皮辊等的质量常常不过关,造成设备整体性能下降。金纺集团使用的一些国产设备中,皮辊用了几次就变形 甚至生锈了,风机2~3个月就变得噪音很大。这使得该公司再购进国产设备时慎之又慎。新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君飞认为,大量质量低劣的机电产品及纺 机配件在市场上流通,加上不少企业对外购、外协件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造成国产印染设备内在质量存在隐患,整体形象难以改观。“这也使机器综合故障率较 高,维修所占用的时间和人工成本较大。”他说。自动化控制方面的问题是此次调查中用户对国产设备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印染环节中对温度的控制、湿度的控 制等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没有准确的自动化控制,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影响终的产品品质。华皖的刘兴洪说,他们曾在2002年购置过一批国产轧染设备,但当 时的自动控制功能并不完善,包括温度、布面含湿等检测均需人工完成。他希望国产印染机械能尽快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尤其是在线检测控制中张力控制、染色机 布面含湿检测及布面pH值控制等方面的完善。
 
  保持优势
 
  虽然用户企业对国产印染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抱怨颇多,但是对设备的电气控制却相对满意。“国内比进口的差不了多少。”金纺集团的蔡谋高表示。而且 由于产品价格原因,他们也更倾向于使用国内的电气控制产品。常州东高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仲兴对这种做法表示认同,不过他同时认为,国产设备目前真正的优 势,还是在于一次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比如国产定形机,其投资一般只有进口设备的1/4~1/5左右,且维修费用较低,可靠性较好。”他说。
 
  此次调查的结果也能印证上述结论。
 
  在评价国产设备时,产品及配件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等是其优势的主要方面。华皖的刘兴洪说,他们曾从天津的一家代理商进口了一台德国布鲁克纳的拉 丝机。后来变频器出了故障,他们就找天津代理商维修。结果答复是:更换11千瓦的变频器价格是58000元,加上维修人员路费,总计接近7万元;而且,华 皖还需要为此将整条生产线停工至少半个月。终,他们通过常州宏大电气有限公司,购买了另一款相同性能的变频器,只花了8000多元。
 
  华皖公司遇到的问题不是个案,很多印染企业都有过类似经验。有人怀疑,国产印染设备在上述方面的优势,对提升在用户企业心目中的评价未必会有助 益。其依据是设备性能才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仍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产印染设备所形成的优势,实际上是国内企业在对本土区域环境了解的基础上形成 的。如果国产印染设备在完善机器性能的同时,继续保持在售后服务上的优势,相信国产设备评价“一般”的难题终将迎刃而解。
上一篇:没有了!